诊脉时,要与呼吸统一起来。不浮不沉,不大不小,不强不弱,为平脉。得阴阳之和气,谓之平人。不要仅以一息四至曰缓脉。和缓之脉应是不浮不沉,不大不小,不强不弱的平脉。
【小结】 辨脉法既辨阴阳不和之脉,也辨阴阳和平之脉,这样就全面了。
【体会】 学习古典文字,要动脑筋,要研究分析。
1.古人写文章都有思想,从不随意而为之。辨脉以阴阳为纲,以纲代目。都是在论阴阳不和之脉,从力度、大小、浮沉等方面论述。到第十六条举出一个阴阳平和之脉,所以带有一个总结之意,总结前面十五条阴阳不平和的脉。
2.阴阳平和、不平和,其区别的关键,要言不烦,在阴阳同等否。阴阳同等才叫缓和、平和之脉。这是前面十五条都没有出现过的。
3.过去仅以至数来言缓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。阴阳不偏盛、不偏衰才可以出现缓脉。
所以,学习古典文字要动脑筋,勤思维,要研究分析。
第十七条 脉浮而紧者,名曰弦也。弦者状如弓弦,按之不移也。脉紧者,如转索无常也。
第十八条 脉弦而大,弦则为减,大则为芤。减则为寒,芤则为虚。寒虚相搏,此名为革。妇人则半产、漏下,男子则亡血、失精。
【提要】 辨弦脉与紧脉的异同,再推而至弦、大、芤、革。
【讲解】 弦脉与紧脉容易混淆,若不加区别则会弄错,因为二者主病不同。
革脉单独讲不容易,应当与弦大同论。故十八条推而论之,从弦脉、紧脉到弦大之脉,再到芤脉、革脉,一层层深入,先后秩序井然。
第十七条,“脉浮而紧者,名曰弦也。”“浮” 一般注家认为是浮中见紧,这是一种误解,浮与弦是两种不同的脉象。
我认为,脉搏是往来跳动的。此脉浮,是说脉往上跳时,脉来之时,往上跳浮见之时之意,这句应解释为:脉往上跳,浮见之时是紧的,是紧张度比较高的。而紧张度较高的脉,有弦脉和紧脉,二者脉来都紧张,二者如何区别呢?
弦脉特点:
(1)“弦者,状如弓弦”,在脉来紧张的形态,好像弓弦那样。绷得越紧,箭就射得越远。弦被弓两旁的弓绞得很紧,成为一已经张满了的弓弦。古人还有琴瑟弦一说,如《濒湖脉学》曰:“绰绰如按琴瑟弦。状若筝弦(《脉诀》)。从中直过,挺然指下。” 弦,张而有力。
(2)“按之不移”,这是与紧脉的鉴别点。
紧脉特点,“脉紧者,如转索无常也”。转索,拧绳索。左右来回拧,转着拧,不是朝一个方向。表示脉左右来回弹指,“无常也”。不只是在一个方向上不变。
所以紧脉的特点:①往来有力;②左右来回弹指。
紧脉往往见数脉,仲景书中有 “数” 当 “紧” 解之处。
第十八条,刻画弦、大、芤来说明革脉的特点。
“脉弦而大”,脉来见紧而又大,不移,如按琴弦。弦脉主阴气盛,阳气消,故曰 “弦则为减”。
“芤”,大脉中间空,如按葱管。浮取大,中取中空,重按如葱叶,故曰上下有,中间空。《濒湖脉学》芤脉体状诗曰:“芤形浮大软如葱,边实须知内已空。”
今见浮大中空还兼弦,这就叫革脉,如按皮革。芤弦相合曰革,芤弦重复出现,好理解一点。《濒湖脉学》革脉体状诗:“革脉形如按鼓皮,芤弦相合脉寒虚。”
弦脉属阴,与《辨脉法》首条相符。弦,阳气衰也。
“大则为芤”,大脉,当为阳气有余,首条将之属阳脉。但在这里指脉来之幅度大。脉幅度大而中间空,两边有,中间空,这就虚了。大而中空,主亡精亡血,阴血衰也。
以脉推演其病:减则为寒,芤则为虚,阳虚生寒。故弦、芤合成的革脉,则为 “寒虚相搏”。
妇人血虚,阳不足又有寒。血虚有寒,气血不能荫胎。所以临床上 “半产、漏下” 之妇,见革脉。
男子吐衄等而失血。血液亡失,男子见革脉,为阴不内固之亡精亡血之证。革为虚劳之脉,成无己曰:“所谓革者,言其既寒,且虚。”
阴血虚中又见寒。芤脉,阴血虚中可能见虚热。“芤弦相合脉寒虚”(《濒湖脉学》)。虚而夹寒,治疗可用十四味建中汤,在建中汤中加补阳药,补益气血,温肾健脾: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地黄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黄芪、半夏、桂枝、附片、麦冬、肉苁蓉。
第十九条 问曰:病有战而汗出,因得解者,何也?答曰:脉浮而紧,按之反芤,此为本虚,故当战而汗出也。其人本虚,是以发战,以脉浮,故当汗出而解也。
第二十条 若脉浮而数,按之不芤,此人本不虚,若欲自解,但汗出耳,不发战也。
第二十一条 问曰: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,何也?答曰:脉大而浮数,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。
第二十二条 问曰:病有不战,不汗出而解者,何也?答曰:其脉自微,此以曾经发汗,若吐、若下、若亡血,以内无津液,此阴阳自和,必自愈,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。
第二十三条 问曰:伤寒三日,脉浮数而微,病人身凉和者,何也?答曰:此为欲解也。解以夜半。脉浮而解者,濈然汗出也;脉数而解者,必能食也;脉微而解者,必大汗出也。
第二十四条 问曰:脉病欲知愈未愈者,何以别之?答曰:寸口、关上、尺中三处,大小、浮沉、迟数同等,虽有寒热不解者,此脉阴阳为和平,虽剧当愈。
第二十五条 问曰:凡病欲知何时得?何时愈?答曰:假令夜半得病者,明日日中愈,日中得病者,夜半愈。何以言之?日中得病,夜半愈者,以阳得阴则解也;夜半得病,明日日中愈者,以阴得阳则解也。
【提要】 论病有自解、欲解之机。
【讲解】 病自解、欲解有多种情况,详解如下。
第一类 战汗而解,通过战汗病得解除。(第十九条)
条文讲解:
“脉浮而紧”,表有邪,邪为寒邪、实邪。“按之反芤,此为本虚”,按之芤,正已虚。此邪实正虚,病犹在表,未往里传。经曰:“其在表者,汗而发之。”
“其人本虚,是以发战”,正邪交争,正本虚。故欲祛邪外出之力弱,祛邪很困难,很勉强,很不容易。必须调动周身的气血来帮助。用什么方法调动全身气血呢?战。成无己说 “正气胜则战”。正气调动起来,以汗逐邪外出,战汗。故可知战汗是正邪相争。
关于战汗
1.辨战汗欲解的意义有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