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渡舟讲 仲景脉法上篇辨脉法(十)

网站介绍 2年前 (2023) ggt
0

【提要】 辨阴绝,阳绝之先后。

【讲解】 阳先绝,阴后穷竭者,人死面色青。青主应寒。阴先绝,阳后竭尽者,人死面必赤,腋下温,心下热。阴气先绝,阳气慢慢散去。

人死后,面红,额热。古人言为升华。老太太死于高龄者,多为阴先绝,见额热手温。

古医家测知假死与真死,腋下、心窝、腹股沟扪之。故有秦越人诊虢太子阳气未尽而救治之。

脏腑气绝必然波及阴阳之绝,孰先孰后以此别之。

【小结】 命绝、五脏绝、阴阳绝,内容是相连贯的。

第四十条 寸口脉浮大,而医反下之,此为大逆。浮则无血,大则为寒,寒气相搏,则为肠鸣。医乃不知,而反饮冷水,令汗大出,水得寒气,冷必相搏,其人即。

第四十一条 趺阳脉浮,浮则为虚,浮虚相搏,故令气,言胃气虚竭也。脉滑,则为哕,此为医咎,责虚取实,守空迫血。脉浮、鼻中燥者,必衄也。

【提要】 辨浮大之脉又误攻的变化。

【讲解】第四十条,“”,同噎,气逆则噫塞无声叫噎。

“寸口脉”,邪在表。“浮大”,有虚、实,有力无力之辨。此为有力,邪在表。

“医反下之”,表当汗解,医反下。下则伤正气。因里并无邪,下则大逆其病势。误下之后,血虚气浮。气浮于外,血虚于内。下后伤阴亡血,气阳浮于外,内阳不足故为寒,内寒,“寒气相搏”,证见肠鸣。

医误认为浮大脉为阳热有余,而反饮冷水。古代可能有用冷水喷身,以治内之火热病的治法。饮冷水是这种冷治法的一种。但现在内无热,用饮冷之法,内之寒气与外面的凉水相搏,发生了气逆噫噻咽喉的噎病。

第四十一条,阐发四十条的病机。一是补充了误下的病机,“责虚取实,守空迫血”。二是增加了一个失血的证候。

【讲解】 “趺阳脉浮,浮而为虚。” 知此为浮而无力之脉。阳虚,胃气不足,不顺下。还有虚寒,发生气噎之病证。

“脉滑”,可知不但胃虚,加有痰气。

医生不辨浮脉之有力、无力,见浮大之脉而用治实证的方法来治此内虚之证,这叫 “责虚取实”。里血不足,浮而无血,内面空虚,血不足。误下后,邪气内入,逼迫血妄行。血可从清道出,亦可从浊道出。

“脉浮”,说明在外。“鼻中燥”,血出清道,故必衄。若此时见脉沉,邪在内。则血可出浊道,而致便血等。

本条在病机病证上补充了前条的两个问题。

补充讲噎。噎,气逆无声也。李东垣记载:“口开、目瞪,但无声,塞在咽喉或胸中。” 哕:气从脐下向上冲逆,上出于口,而有声响。因此见频频相续,往往属实证。论中厥阴篇381 条:“伤寒,哕而腹满,视其前后,知何部不利,利之则愈。” 此为属实证的哕逆。哕,当频频相续,兼见腹满。知胃气壅滞而致之哕。致实原因要进一步分析:如果为前部小便不利之湿邪阻滞,治当利其小便;如果为后部大便不通之腑实证,治当通其大便。实邪去,则哕逆腹满得除。虚哕见于病后正虚或误治后之证。此哕不连续,哕声低,隔一会儿才一哕。温病后期可见之,为胃气衰败之征。

以上两条的噎是脾胃虚寒所致。

【体会】

1.命绝,阴阳也绝了;五脏绝,阴阳也绝。三十九条总结了第三十二~三十八条的诸绝条文。诸绝中阴绝、阳绝看孰先孰后。2.造成五脏气绝的原因,根据中医学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。

(1)贼邪胜克,如火邪贼克肺金使肺绝。

(2)本脏邪气亢极而致。如肝阳过亢,肝木无制,造成类中风之属。

(3)子气过,母气告竭,子盗母气,如肺肾金水相生。临床有五脏之痨。如有肺痨,相当于现在的肺结核。肺结核属肺痨。痨亦分阴痨、阳痨。阴痨病,多证见咳嗽、痰血、消瘦、脉细数、少气喘促,潮热盗汗等。治当养阴。此痨之得多因房劳过度,肾水衰竭所致。此子盗母气之证,多属不治。

我1945 年来北京,药厂一肺痨病人延诊。告其为阴虚,须静养,戒房事,否则不用治疗。用滋阴峻补之剂,病已渐渐向愈。后因忘我嘱之禁戒,使病反复。

(4)本脏之气衰竭而死。

(5)脏腑之气俱绝。《难经·八十一难》:“是病,非谓寸口脉也。谓病自有实虚也。假令肝实而肺虚,肝者木也,肺者金也,金木当更相平,当知金平木。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,用针不补其肝,而反重实其肺,故曰实实虚虚,损不足而益有余,此者中工之所害也。”三脏损,没法治。或从上到脾胃,或从下到脾胃。只要一到脾胃之气受损至衰败之时,人就没治了。

如中风病人一尿二鼾三命绝。尿失禁为肾气绝。鼾为肺气绝。

第三十九条、四十条和四十一条之噎病由脾胃虚寒所致。

第四十二条 诸脉浮数,当发热,而洒淅恶寒,若有痛处,饮食如常,蓄积有脓也。

【提要】 辨伤寒类证。

【讲解】

“脉浮”,病在表,可见恶寒。“数”,有热。若证见恶寒、发热,病人一身尽痛,不欲饮食者,为伤寒。表证的身痛是全身性的。而现痛有定处,是一种局限性的疼痛。病人 “饮食如常”,是因血气郁结于经脉之间,气血不行,淤积某处,将有痈脓之变。

这一条在临床上颇有意义。

伤寒家分析出一种 “类伤寒” 的病。其发病类似伤寒,但不是伤寒。此种类伤寒有五种:痈脓、虚烦、脚气、伤食、停痰。

本条的 “脓”,从 “蓄积” 二字推敲。可知这种痈脓不在肌表,可能是内脏的痈脓之变,主要有三种,肺痈、肠痈、胃痈。

我认为也可以包括身体外面的痈脓生疮。临证时,证见恶寒发热,脉浮数,局部疼痛。可用仙方活命饮,汗之使毒邪解。也包括内痈。

《金匮要略》中有专论于肠痈、肺痈篇。

第四十三条 脉浮而迟;面热赤而战惕者,六七日当汗出而解。反发热者,差迟。迟为无阳,不能作汗,其身必痒也。

【提要】 辨无阳。

【讲解】

“脉浮而迟”,脉浮,邪气外浮于表。迟,本气不足。

证见:“面热赤”,面缘缘而赤,面有热色。为阳气怫郁于表,表有邪,表气怫郁不畅。

“战惕”,寒战,动惕。包括心悸、有战汗作解之趋。

“六七日当汗出而解”,六七日后阳气来复,战汗而解。我不同意。六七日,可以是六七日也可以是三四天,正气尚能抗邪外出,作汗逐邪,故数日后作汗而解。

“反发热者”,“反”,异常表现。“反发热”,数日后作汗是正常表现。今不汗而发热为异常表现,为表邪。为表邪未退,阳气怫郁,解的时间就延迟了,差迟。

版权声明:ggt 发表于 2023-01-08 15:09:05。
转载请注明:刘渡舟讲 仲景脉法上篇辨脉法(十) | 我的学习信息记录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